《黄帝内经》中有"其受外邪者,渍形以为汗"

  新闻资讯     |      2020-12-21 16:56

我国最早的医方《五十二病方》中就有治婴儿癫痫的药浴方。《礼记》中讲"头有疮则沐,身有疡则浴",《黄帝内经》中有"其受外邪者,渍形以为汗"的记载--可以讲,药浴的历史源远流长,奠基于秦代,发展于汉唐,充实于宋明,成熟于清代。

晋、南北、隋唐时期,临床医学发展迅速,药浴被广泛的应用到临床各科。

宋、金、元、明时期,药浴的方药不断增多,应用范围逐渐扩大,药浴成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。元代周达观在《真腊风土记》中记有"国人寻常有病,多是入水浸浴及频频洗头便自痊可。"可见当时药浴已成为当时医生和百姓常用的一种治病方法。

到了清朝,药浴发展到了鼎盛阶段,清代名医辈出,名著相继刊物。随着《急救广生集》、《理瀹骈文》等中医药外治专著的出现,中药药浴疗法已进入比较成熟和完善的阶段。


药浴作用机理概言之,系药物作用于全身肌表、局部、患处,并经吸收,循行经络血脉,内达脏腑,由表及里,因而产生效应。药浴洗浴,可起到疏通经络、活血化淤、驱风散寒、清热解毒、消肿止痛、调整阴阳、协调脏腑、通行气血、濡养全身等养生功效。现代药理也证实,药浴后能提高血液中某些免疫球蛋白的含量,增强肌肤的弹性和活力。具体而言药浴有以下功效:

1、检测身体最真实的健康状况(特别是亚健康,在打通的过程中);

2、检测患病状况和患病的部位(很多时候体检的数据是无法检测出身体最真实的健康状况的,诸如亚健康、一些慢性病、身体隐形疾病及发展趋势);

3、疏通经络、打通全身血脉和小血管、打通全身气血路、经络路、脏腑及组织系统等通路;

4、祛风寒、除湿热、散内毒、通过发汗排除体内毒素;

5、调和脏腑、通利关节、调理五行、平衡阴阳;

6、活化细胞、增强免疫力、增强肌肤弹性和活力、美容肌肤、抗衰老。


目前的市场常见的药浴种类主要分为三类,包括:全身浴、坐浴、足浴,使用方法也非常简单,只须要把溶解好的药水倒入调好水温和水量的浴盆或浴桶中,然后把身体泡在水里即可;人在泡浴的过程中逐步可以感受到身体发生的变化。

全身浴:对于无禁忌症者可选择全身浴,针对各种亚健康状况,效果显著,刚开始泡浴可能会感觉身体不适,但泡过以后却非常舒适。

坐浴:针对妇科,增强免疫力条例周期不适。不方便全身泡浴者可以选择坐浴。

足浴:适合所有人群,舒经活络、促进睡眠、缓解精神压力、缓解足部及小腿肌肉关节酸痛,方便易用。

瑶浴:主要有、排毒养颜、养心安神、妇科炎症、月子调理、舒筋活络、十二级通脉、减肥降脂、活血化瘀、驱寒去湿等长期使用效果显著。

苗浴:调节血脂、血糖、血压、舒缓疲劳、护肝养肾、养神醒智、骨质增生、缓解疼痛、静脉曲张、排毒散寒、健脾养心、强筋健骨、增强免疫、活血通络。

藏浴:护肝利胆、三高调理、风湿类风湿关节炎、腰腿疼痛、健脾养胃、排毒养颜 滋养卵巢、失眠多梦、腰背酸痛 骨质疏松、调理心脑血管。